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建设 产学互动激活创新动能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都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时代的新变革,产业数字化时代逐渐来临。面对5G及数字新技术浪潮来袭,建设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5G及数字新技术时代,利用数字新技术赋能传统建设行业,解决传统行业痛点和难点,广东穗芳智慧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穗芳科技”)近年来作了积极的探索。穗芳科技在生存、发展、探索、赋能的变革中,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数字新技术赋能建设管理,为建设项目管理提质增效。

创新赋能 探索实践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

穗芳科技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成立二十周年,成立二十年来见证了中国及广东建筑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机遇与挑战中砥砺创新、不断成长。为解决发展和生存的问题,为客户赋能及创造价值,穗芳科技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及实践:

公司成立初期,致力于为建设项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实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2003年,为了满足业主的建设管理需求,率先把项目管理元素引入监理,在多项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监理中,把监理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为业主创造价值,提高效益,获得各方好评;之后在和汉庭酒店的系列合作中,实现交钥匙的工程管理模式,成功地在酒店业实现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

2015年,在南沙项目业主的支持下,率先探索并实践了代建、监理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了有效的探索。

2016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上海交大的PPP研究中心,在PPP、特色小镇、产业园项目建设中,探索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赋能PPP项目、特色小镇、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2017年,穗芳科技成功中标中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投资460亿的杭绍台高铁PPP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监理服务的标段,首次为高铁项目提供全工程咨询+监理的服务模式,并以此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


杭绍台高铁项目          

赫基大厦

科技创新 数字新技术赋能建设管理

2017年,在南沙中心医院、南沙档案馆代建监理一体化服务中,穗芳科技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进行了BIM+VR的创新实践。

在上述项目中,公司团队攻坚克难展开了BIM+VR的实践应用,致力为建设项目管理过程提质增效。上述项目获得“广东省安全文明双优工程”。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

南沙档案馆信息规划展览中心

近年来穗芳科技和上海交大及其他科研团队共同研发了为业主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区块链+”智慧管理云平台,并在一些项目上开展研发应用。2019年初,“区块链+”智慧管理云平台在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安置区一期工程项目中展开二次开发与应用,该云平台是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精益的项目管控,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对接将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基础,成为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

在本项目上,“区块链+”智慧管理云平台充分融合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通信及信息处理技术,对建设过程的人员作业、重要设备、重大安全风险源、质量、进度、材料、文档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并在实体项目交付的同时实现数字化交付。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安置区一期工程

20194月,在北京大学PPP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PPP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PPP学术联盟会议上,穗芳科技代表应邀进行了发言,并针对在会议中与会代表提到的一些PPP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用区块链技术赋能PPP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以解决项目建设管理运营的痛点,获得了与会代表和专家们的赞同;之后开展了“区块链+”智慧管理云平台在PPP项目的研发,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为PPP项目赋能。

20198月,为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各行业找准5G技术在本行业应用的落脚点并展示作为的号召,穗芳科技与中移动广州分公司、视天科技联合研发“党建引领,5G赋能”智慧党建教育平台,在党建教育深入工地的同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助力项目建设管理;通过在南沙自贸区万顷沙安置区一期工程项目进行数字新技术的试点,结合“区块链+”智慧建设管理云平台的应用,为南沙项目管理及数字新技术创新应用作出宝贵探索。

泰山不辞杯土,故能成其高;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在二十年的成长、发展的历程中,穗芳科技一直坚持学习、探索、创新、实践、赋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使命;不断提升技术及管理创新能力,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在数字新技术时代,致力于以数字新技术赋能建设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据穗芳科技表示,未来5年,公司的工作重点为衔接、服务智慧城市建设,致力成为智慧建设综合服务商,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赋能传统建设行业,全面提升运营能力与效率,力争在5G及数字新技术时代,为智慧城市建设作贡献。

本文转载自广东建设报《广东建筑·70华变走向未来的岭南建筑论坛特刊》(文/广东建设报记者 刘洁)